对于钙,大家并不陌生。
钙是体内含量最高的无机元素,它参与骨骼形成、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参与凝血机制、并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的作用,主要受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 D 的调节,正常血浆钙浓度为 2.25~2.75 mmol/L[1]。
临床中,钙剂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适用于治疗低钙血症、心跳骤停以及高钾血症或高镁血症所致的心脏毒。
实际上,它也常被用作多种过敏皮肤病的辅助治疗中,你知道吗?
为什么钙剂可用于过敏疾病的辅助治疗?
皮肤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3 个不同的层次。钙离子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皮下组织(毛细血管)的水上对维持皮肤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均起到重要作用。
表皮位于皮肤最外层,由角质形成细胞组成,角质形成细胞的正常分化对形成完整的表皮屏障至关重要,该过程由细胞外钙离子及其浓度梯度触发。表皮屏障形成障碍和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异常参与了湿疹、特应皮炎、银屑病等多种皮肤病的发病机制[2, 3]。
钙可阻断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从而降低皮肤胆碱能神经末梢兴奋增强,减轻乙酰胆碱对毛细血管的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
哪些过敏皮肤疾病的治疗中会用到钙剂?
3.1.荨麻疹
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通透增加引起的一种局限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肥大细胞是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关键效应细胞,通过免疫和非免疫机制被诱导活化,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物质[4]。葡萄糖酸钙通过补充钙离子,可改善细胞膜通透,增加毛细血管致密,减少渗出,从而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许文等[5]开展的一项队列研究采用静脉滴注 10%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10 mL,1 次/d,连续 7 天,联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 10 mg/d 和维生素 C 片 0.1 g/d,连续 1 个月治疗急荨麻疹 70 例和慢荨麻疹 50 例。结果表明,54 例患者痊愈,38 例显效,22 例好转,6 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95%,复发率为 3.33%,表明葡萄糖酸钙注射剂联合西替利嗪和维生素 C 治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3.2.湿疹
湿疹是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和表皮炎症,变态反应部分地参与了湿疹的发病机制。湿疹的临床特征为红斑、丘疹、水疱、渗出和糜烂等多形损害伴剧烈瘙痒,病情迁延、反复。钙离子通过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毛细血管的作用,发挥消炎、抗过敏和止痒效果。
廖康寿等[6]开展的一项回顾对照研究采用 10%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10 mL 联合或不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40 mL 静脉滴注治疗 90 例皮炎湿疹患者,1 次/d,疗程 14 天。结果显示,葡萄糖酸钙注射剂单药疗法组总有效率为 71%,葡萄糖酸钙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表明葡萄糖酸钙注射剂单独使用有效,与抗炎药复方甘草酸苷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3.3.特应皮炎
特应皮炎是一种慢复发炎症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特征,好发于儿童,患儿往往有特应素质。本病与遗传素质、免疫紊乱和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7]。
赵漂萍等[8]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n=43)评估了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乳膏与单独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乳膏治疗 2~13 岁特应皮炎的疗效和安全,结果显示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联合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较单独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起效时间快,对于改善红斑水肿有较好的期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于重度特应皮炎急期和亚急期损害有一定疗效,提示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可作为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疗效不佳时的二线治疗选择。
钙剂那么多,如何选择?
目前临床中常见的钙剂包括氯化钙和葡萄糖酸钙注射剂。由于液体渗漏时的组织坏死风险低于氯化钙,故在静脉给药时通常首选葡萄糖酸钙注射剂[9]。
在注射剂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非过饱和葡萄糖酸钙氯化钠注射液溶液,即 100 mL 含葡萄糖酸钙 1 g 与氯化钠 0.9 g[10]。这是因为,葡萄糖酸钙是《澄明度检查细则和判断标准》中列出的特殊品种,水的溶解度并不高,因此,在储存或生产过程中,非常容易析出白色结晶而检测不合格,从而对用药安全或产品稳定产生严重影响[10,11];而非过饱和溶液,质量稳定,易储存,无结晶;与人体等渗,可以直接静注,使用方便,更加安全[10]。
小结
葡萄糖酸钙用途广泛,能够通过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发挥消炎、抗过敏和止痒的效果,因此被用于过敏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和特应皮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中。钙剂选择上,非过饱和葡萄糖酸钙氯化钠注射液溶液质量稳定,与人体等渗,可以直接静注,在临床应用中更加便捷。